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中心
NEW CENTER

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低温液氢罐:氢能时代的 “极寒储力舱”,解锁清洁能源新未来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09-22 | 37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全球 “双碳” 目标推进的浪潮中,氢能作为零排放、高效率的清洁能源,正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方向。而要实现氢能的规模化应用,从生产、运输到终端使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关键设备的支撑。其中,低温液氢罐以其卓越的低温储存能力,将 - 253℃的液氢稳稳 “安放”,成为连接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枢纽。它不仅是液氢储存与运输的 “安全卫士”,更是推动氢能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力量。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低温液氢罐,探寻它如何为氢能时代保驾护航。
一、解密低温液氢罐:为何它能 “hold 住”-253℃的液氢?
液氢的温度极低,仅为 - 253℃,接近绝对零度,这对储存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极致要求。低温液氢罐作为专门储存液氢的特种设备,其设计、材质和技术都经过特殊考量,才能在极端低温环境下保持稳定运行,避免液氢汽化损失或容器损坏。
(一)“三层防护” 的绝热结构:锁住极寒,减少损耗
绝热性能是低温液氢罐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衡量其性能的关键指标。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外界热量传入,低温液氢罐普遍采用 “多层绝热 + 真空夹层” 的复合结构,部分高端产品还会增加吸附剂层,形成 “三层防护” 体系。
最内层为内容器,直接与液氢接触,需要具备优异的耐低温性和密封性;中间层是真空夹层,通过抽真空的方式阻断热量的传导和对流 —— 要知道,真空环境下热量传递效率极低,能大幅减少外界热量进入内容器;外层则是多层绝热层,由数十层甚至上百层的反射膜(如铝箔)和绝热材料(如玻璃纤维纸)交替叠加而成,可有效反射外界辐射热,进一步降低热量传入。此外,部分低温液氢罐还会在真空夹层内放置吸附剂,吸附残留的气体分子,维持夹层的高真空度,确保绝热性能长期稳定。
通过这种结构设计,低温液氢罐的日蒸发损失率可控制在 0.5% 以下,部分高端产品甚至能达到 0.2%,大幅减少液氢浪费,降低使用成本,为液氢的长期储存和长距离运输提供可能。
(二)耐低温材质:应对极端环境的 “坚固铠甲”
普通金属在 - 253℃的极寒环境下会变得脆硬,容易发生断裂,因此低温液氢罐的材质选择极为严苛。目前,主流低温液氢罐的内容器多采用奥氏体不锈钢(如 304L、316L)或铝合金(如 5083、6061),这些材料在极低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韧性和强度,避免因低温脆化导致容器破裂。
其中,304L 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低温韧性,在液氢储存中应用广泛;而铝合金材质密度更低,能降低容器自身重量,更适合移动场景(如氢能汽车车载液氢罐)。外壳则多采用碳钢或不锈钢,兼顾结构强度和抗腐蚀能力,保护内部绝热层和内容器免受外界冲击和环境影响。
此外,容器的焊接工艺也至关重要。低温液氢罐的焊缝需要经过严格的无损检测(如 X 光检测、超声检测),确保焊接质量,避免因焊缝缺陷导致液氢泄漏 —— 要知道,液氢一旦泄漏,遇空气可能形成易燃易爆混合物,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因此焊缝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容器的安全性能。
(三)全方位安全系统:为液氢储存 “保驾护航”
作为储存易燃易爆介质的特种设备,低温液氢罐配备了全方位的安全装置,构建起多重安全防线,确保运行过程安全可控。
首先是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安全阀、爆破片和压力调节阀。当罐内压力因液氢汽化升高至设定值时,安全阀会自动开启,释放部分气体,降低罐内压力;若安全阀失效,爆破片会在超压时破裂,起到应急泄压作用,防止容器爆炸。压力调节阀则能实时调节罐内压力,维持压力稳定。
其次是液位监测与控制装置,通过液位计(如差压式液位计、磁翻板液位计)实时显示罐内液氢液位,避免液位过高导致溢出或过低影响使用。部分智能低温液氢罐还会配备液位报警功能,当液位超出设定范围时,自动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处理。
此外,低温液氢罐还会配备紧急切断阀、泄漏检测装置和消防系统。紧急切断阀在发生泄漏或其他紧急情况时,能快速切断液氢进出管道,防止泄漏扩大;泄漏检测装置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罐體及管道是否存在液氢泄漏,一旦检测到泄漏,立即触发警报并联动紧急切断阀;消防系统则会在发生火灾时及时灭火,降低事故损失。
二、低温液氢罐的应用场景:串联氢能产业链,赋能多领域发展
氢能产业链涵盖 “制氢 - 储氢 - 运氢 - 用氢” 四大环节,低温液氢罐在其中扮演着 “纽带” 角色,不仅能实现液氢的长期储存,还能配合运输设备完成长距离运氢,为不同场景的用氢需求提供支撑,推动氢能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一)氢能交通:为 “零排放出行” 提供动力保障
氢能交通是目前氢能应用最成熟的领域之一,包括氢能重卡、氢能客车、氢能乘用车等,而低温液氢罐则是这些氢能车辆的 “能量油箱”。
与高压气态储氢相比,低温液氢储氢的体积储氢密度更高(液氢的体积储氢密度约为高压气态氢的 3 倍),能大幅提升氢能车辆的续航里程。例如,一辆氢能重卡配备 1000L 的车载低温液氢罐,续航里程可达到 800-1000 公里,满足长途运输需求;而氢能乘用车配备 50-100L 的车载液氢罐,续航里程也能达到 500 公里以上,与传统燃油车相当。
此外,车载低温液氢罐还具备快速加氢的优势,加满一罐液氢仅需 5-10 分钟,与燃油车加油时间接近,解决了高压气态储氢加氢慢的痛点。目前,国内多家车企已推出搭载低温液氢罐的氢能车型,如宇通氢能重卡、福田氢能客车等,在港口、矿区、城市公交等场景开展示范运营,为氢能交通的规模化推广奠定基础。
除了车载罐,氢能加注站也离不开低温液氢罐。加注站的储氢罐多为大型低温液氢罐(容积从 5m³ 到 50m³ 不等),用于储存从液氢运输车上卸载的液氢,再通过加注机为氢能车辆加注液氢。随着氢能加注站的逐步普及,大型低温液氢罐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二)能源存储:助力可再生能源 “削峰填谷”
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发电高峰时可能出现电力过剩,低谷时则可能电力短缺,这对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挑战。而氢能作为一种可存储的清洁能源,可通过 “电解水制氢 - 储氢 - 氢能发电” 的模式,实现可再生能源的 “削峰填谷”,而低温液氢罐则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储氢设备。
在风电、光伏发电高峰时,多余的电力用于电解水制氢,产生的氢气经过冷却液化后,储存在低温液氢罐中;当电网电力短缺时,将液氢汽化后送入燃料电池或燃气轮机发电,为电网补充电力。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还能增强电网的稳定性。
例如,德国的 “氢能汉堡” 项目中,就采用了大型低温液氢罐储存风电制氢产生的液氢,在用电高峰时通过燃料电池发电,为城市电网供电;国内内蒙古也在推进风电制氢示范项目,配套建设大型低温液氢储氢设施,探索可再生能源与氢能结合的新模式。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低温液氢罐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三)工业领域:推动工业减排,助力 “绿色制造”
工业领域是传统化石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氢能作为清洁的工业燃料或原料,可用于钢铁、化工、冶金等行业,替代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实现工业减排,而低温液氢罐则为工业用氢的稳定供应提供保障。
在钢铁行业,传统的高炉炼铁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焦炭,碳排放较高。而氢能炼铁工艺通过将液氢汽化后送入高炉,与铁矿石反应生成铁和水,可大幅减少碳排放。在这一过程中,钢铁厂需要配备大型低温液氢罐,储存从外部运输来的液氢,确保炼铁工艺的连续稳定运行。目前,宝武集团、河钢集团等国内钢铁企业已开展氢能炼铁示范项目,配套建设低温液氢储氢设施,探索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路径。
在化工行业,氢气是重要的原料,用于合成氨、甲醇等化工产品。传统化工企业多采用化石能源制氢,碳排放较高;而采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如绿氢),并通过低温液氢罐储存和运输,可实现化工生产的低碳化。例如,中石化在新疆建设的绿氢示范项目,将光伏制氢产生的氢气液化后,通过低温液氢罐储存,再用于化工生产,减少化工过程的碳排放,为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范例。
(四)航天领域:为火箭发射提供 “极寒燃料”
航天事业对燃料的能量密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而液氢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燃料(液氢的能量密度约为汽油的 3 倍),是火箭发动机的理想燃料之一。例如,我国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均采用液氢 / 液氧推进剂,而低温液氢罐则是火箭燃料储存和输送的关键设备。
火箭的箭体储箱多为低温液氢罐,用于储存液氢推进剂,需要具备极高的绝热性能和结构强度 —— 箭体储箱的日蒸发损失率需控制在极低水平,避免液氢在发射前大量汽化;同时,储箱还需承受火箭发射时的巨大冲击力和振动,确保液氢稳定输送到发动机。此外,航天发射场也会配备大型低温液氢罐,用于储存火箭发射前所需的液氢,为火箭燃料的加注提供保障。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从载人航天到深空探测,对液氢的需求不断增加,低温液氢罐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提供有力支撑。
三、低温液氢罐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驱动,迈向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
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低温液氢罐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推动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突破,呈现出高效化、轻量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一)高效化:进一步降低蒸发损失,提升储氢效率
蒸发损失率是衡量低温液氢罐性能的核心指标,降低蒸发损失率能减少液氢浪费,降低使用成本,因此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重点方向。未来,低温液氢罐将通过优化绝热结构和材料,进一步提升绝热性能。
一方面,研发更高效的多层绝热材料,如采用新型纳米绝热材料替代传统的玻璃纤维纸,纳米材料的孔径更小、导热系数更低,能大幅降低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另一方面,优化真空夹层的设计,采用更先进的抽真空技术,提高夹层的真空度,同时改进吸附剂的性能,延长真空保持时间,确保绝热性能长期稳定。预计未来 5-10 年,低温液氢罐的日蒸发损失率可降至 0.1% 以下,进一步提升储氢效率。
(二)轻量化:适应移动场景需求,拓展应用边界
移动场景(如氢能汽车、移动加氢站)对低温液氢罐的重量要求较高,轻量化的罐体不仅能降低设备自身能耗,还能提升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或装载量。因此,轻量化成为低温液氢罐的重要发展趋势。
在材质方面,将更多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仅为金属材料的 1/4-1/3,强度却高于钢材,用其制造的低温液氢罐重量比传统金属罐轻 40%-60%,同时还具有耐腐蚀、抗疲劳等优点,更适合车载、移动式加氢站等场景。目前,国外已推出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载液氢罐,国内企业也在加速研发,预计未来几年将实现规模化应用。
在结构方面,通过拓扑优化设计,减少罐体不必要的材料消耗,同时采用一体化成型工艺,减少焊缝数量,不仅能降低重量,还能提升罐体的密封性和结构强度。
(三)智能化:引入数字技术,提升安全与运维效率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低温液氢罐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引入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对罐体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远程管理和智能预警,提升设备的安全性和运维效率。
在智能监测方面,低温液氢罐将配备更多高精度传感器,除了传统的温度、压力、液位传感器,还会增加振动传感器、泄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等,实时采集罐体的运行参数。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云端监控平台,操作人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实时查看罐体状态,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隐患(如真空度下降、泄漏等)。
在智能运维方面,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罐体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模型,预测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安排维护保养,避免突发故障。例如,通过分析真空度的变化趋势,预测真空夹层的密封性能,在真空度降至临界值前进行维修,确保绝热性能稳定;通过分析焊缝的温度分布,评估焊缝的健康状态,避免因焊缝老化导致泄漏。
此外,部分高端低温液氢罐还将实现远程控制,操作人员可在远程监控平台上对罐体的压力、液位进行调节,甚至实现自动加注、自动泄压等功能,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四)标准化:完善标准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目前,我国低温液氢罐行业的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不同企业的产品规格、技术参数存在差异,这不仅影响产品的兼容性和互换性,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完善标准体系,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成为重要趋势。
未来,相关部门将加快制定低温液氢罐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维护等环节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明确产品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安全规范。例如,制定低温液氢罐的绝热性能测试标准、泄漏检测标准、安全装置性能标准等,确保产品质量达标;制定低温液氢罐的安装和维护规范,指导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降低安全风险。
同时,行业协会将推动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低温液氢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产品出口奠定基础。
四、如何选择低温液氢罐?关注四大核心要素,确保安全高效
对于氢能企业、加注站运营商、工业用户等来说,选择合适的低温液氢罐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用氢安全和运营成本。在选择时,需重点关注以下四大核心要素:
(一)绝热性能:优先选择低蒸发损失率产品
绝热性能直接影响液氢的储存效率和使用成本,因此应优先选择蒸发损失率低的产品。在选择时,可查看产品的技术参数,关注 “日蒸发损失率” 指标,一般来说,日蒸发损失率低于 0.5% 的产品可满足大多数场景需求;若用于长期储存或长距离运输,建议选择日蒸发损失率低于 0.3% 的高端产品。
同时,还需了解产品的绝热结构和材料,如是否采用多层绝热 + 真空夹层结构、是否使用高性能吸附剂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绝热性能的稳定性。此外,可要求厂家提供绝热性能测试报告,验证产品的实际性能是否符合宣传。
(二)安全性能:确保符合标准,配备完善安全装置
安全是低温液氢罐使用的首要前提,因此在选择时,需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如 GB/T 35972《低温液体运输设备 安全要求》、GB 18442《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等),并配备完善的安全装置。
首先,检查安全装置的配置,包括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调节阀、液位计、泄漏检测装置等,确保这些装置齐全且符合标准;其次,了解厂家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如是否通过 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焊缝是否经过无损检测等,确保产品的制造质量;最后,查看产品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TSG D2001),只有具备该许可证的厂家才能生产低温液氢罐,避免购买无证产品。
(三)适配性:根据使用场景选择合适规格
不同使用场景对低温液氢罐的规格要求不同,因此在选择时,需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罐体的容积、工作压力、接口尺寸等参数,确保产品与自身的用氢需求和配套设备适配。
例如,车载场景需选择小容积、轻量化的车载罐(容积一般为 50L-200L),工作压力根据车辆需求确定(一般为 1.6MPa-4.0MPa);氢能加注站需选择中大型容积的储氢罐(容积一般为 10m³-50m³),工作压力多为 0.8MPa-1.6MPa;工业场景则需根据用氢量选择容积合适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咨询热线:

          反应器事业部

          15896350109(微信同号)

          换热器事业部

          15358595878(微信同号)

Q  Q: 443294490

邮 箱:443294490@qq.com

地 点: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塔山路2号

版权所有 © 2022 航烨能源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2044199号

年积累 质可靠

微信





淘宝店


咨询热线


地 点:江苏省泰兴市学院路36号(制造基地)

           江苏省镇江市塔山路2号  (研发销售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古平岗4号A座218室                         (售后服务)

电 话: 反应器事业部

            15896350109(微信同号)

            换热器事业部

            15358595878(微信同号)

邮 箱:443294490@qq.com


江苏航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航烨能源装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