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中心
NEW CENTER

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从排放难题到能源宝库:BOG 再液化的逆袭之路》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07-14 | 52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全球能源格局加速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液化天然气(LNG)凭借其高效、清洁、储量丰富等显著优势,一跃成为能源舞台上的璀璨新星,在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地位愈发举足轻重。LNG 的海上运输和储存过程,却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 ——BOG 的产生。BOG,即蒸发气(Boil - Off Gas),是 LNG 在储存和运输时,因外界热量传入或设备晃动等因素,导致部分 LNG 受热蒸发而形成的气态产物。BOG 的持续产生,不仅会造成宝贵能源的白白流失,增加运营成本,还可能给储存和运输设备带来压力升高的安全隐患,对整个能源供应链的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如何妥善处理 BOG,成为了能源行业亟待攻克的关键课题。而 BOG 再液化技术,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 “金钥匙”,正逐渐崭露头角,吸引着全球能源界的目光。
BOG 的产生及危害
产生根源
LNG 的储存和运输通常在超低温(约 - 162℃)环境下进行,以维持其液态状态,便于高效存储和运输。但即便储存和运输设备采用了极为先进的绝热技术,外界环境的热量仍会不可避免地缓慢渗透进入系统。例如,LNG 运输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时,船体与海水、空气的持续热交换,以及船舶自身航行时产生的晃动,都会促使热量传入液货舱内。这些额外的热量就像一把小火苗,悄然为 LNG 的蒸发提供能量,导致部分 LNG 逐渐汽化,生成 BOG。据相关数据统计,一艘大型 LNG 运输船在正常航行过程中,每天的 BOG 产生量约占货物总量的 0.1% - 0.3%。
带来危害
BOG 的不断积聚,首当其冲的影响便是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以一座年接收能力为 500 万吨的大型 LNG 接收站为例,若对 BOG 不加以有效回收利用,每年因 BOG 排放而损失的天然气量可达数万吨之多,这无疑是对宝贵能源资源的极大挥霍。从安全角度来看,BOG 的持续积累会使储存设备内部的压力急剧上升。当压力超出设备设计的承受极限时,安全阀会被迫开启,将 BOG 排放至大气中。这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给周边环境和人员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此外,频繁的压力波动还会对储存和运输设备造成结构性损伤,大幅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设备维护和更换成本。
BOG 再液化技术原理
压缩冷凝原理
压缩冷凝是 BOG 再液化技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其核心原理基于气体状态方程。简单来说,当对 BOG 进行压缩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被大幅拉近,分子运动的空间减小,从而使得气体的压力升高,温度也随之上升。例如,在一个典型的压缩冷凝系统中,BOG 首先被引入多级压缩机,经过逐级压缩后,压力可从初始的常压(约 1 个大气压)提升至数十个大气压。此时,高温高压的 BOG 进入冷凝器,通过与低温冷却介质(如海水、冷冻水等)进行热交换,BOG 中的热量被不断带走,温度逐渐降低,最终气态的 BOG 重新凝结为液态,完成再液化过程。
制冷循环原理
制冷循环技术则是利用制冷剂在不同状态下的相变来实现热量的转移和 BOG 的冷却液化。常见的制冷循环方式有逆布雷顿循环、复叠式制冷循环等。以逆布雷顿循环为例,该循环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回热器、膨胀机和冷却器等关键部件组成。在循环过程中,首先,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使其压力和温度大幅升高;接着,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回热器,在这里与从膨胀机出来的低温制冷剂气体进行热交换,实现初步冷却;随后,经过预冷的制冷剂气体进入膨胀机,在膨胀机中进行绝热膨胀,对外做功,自身温度急剧下降,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最后,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却器,与需要再液化的 BOG 进行热交换,吸收 BOG 的热量,使 BOG 冷却液化,而制冷剂气体则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再次回到压缩机,开始新的循环。
复叠式制冷循环则更为复杂,它由两个或多个不同温度级别的制冷循环组合而成。每个制冷循环都使用不同沸点的制冷剂,这些制冷剂在各自的循环中独立工作,但通过中间换热器相互关联。例如,在一个两级复叠式制冷循环中,高温级循环使用沸点相对较高的制冷剂(如 R22),低温级循环使用沸点较低的制冷剂(如 R134a)。高温级循环的冷凝器同时作为低温级循环的蒸发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从高温到低温的逐级制冷,能够将 BOG 冷却至更低的温度,从而实现高效再液化。
BOG 再液化技术的应用场景
LNG 运输船
LNG 运输船作为 LNG 海上运输的 “巨无霸”,是 BOG 产生的重要源头。在漫长的海上运输过程中,大量的 BOG 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将对船舶的安全航行和运营成本造成巨大影响。因此,BOG 再液化技术在 LNG 运输船上的应用显得尤为关键。目前,许多新型 LNG 运输船都配备了先进的 BOG 再液化装置。这些装置能够实时捕捉并处理船舶航行过程中产生的 BOG,将其重新液化后回注到液货舱内,不仅有效减少了能源浪费,还降低了船舶的安全风险。据实际运营数据显示,配备了高效 BOG 再液化装置的 LNG 运输船,每年可减少数百万立方米的天然气排放,节约运营成本上千万元。
LNG 接收站
LNG 接收站作为 LNG 从海上运输到陆地储存和分配的关键枢纽,同样面临着大量 BOG 的处理问题。在 LNG 接收站的日常运营中,由于 LNG 的卸载、储存和气化等多个环节都会产生 BOG,因此需要一套高效的 BOG 再液化系统来实现对这些 BOG 的回收利用。通过采用先进的 BOG 再液化技术,LNG 接收站可以将回收的 BOG 重新转化为液态 LNG,一部分回注到储存罐中,用于补充库存,另一部分则可以作为产品直接销售,为接收站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此外,BOG 再液化系统的运行还可以有效降低接收站内的压力,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接收站的正常运行。
LNG 加气站
随着 LNG 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LNG 加气站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 LNG 加气站的运营过程中,由于加气过程中的压力变化、设备的热交换等因素,也会产生一定量的 BOG。对于 LNG 加气站来说,BOG 的排放不仅会造成能源浪费,还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 LNG 加气站开始引入小型化、高效化的 BOG 再液化装置。这些装置可以将加气站产生的 BOG 及时再液化,重新储存起来,用于后续的加气服务,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加气站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BOG 再液化技术的优势
能源回收利用
BOG 再液化技术最显著的优势之一就是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回收利用。通过将原本会被白白排放掉的 BOG 重新转化为液态 LNG,不仅避免了大量天然气资源的浪费,还将这些回收的能源重新纳入到能源供应体系中,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以一个年处理能力为 100 万吨的 LNG 液化工厂为例,采用先进的 BOG 再液化技术后,每年可回收的天然气量可达数万吨,这些回收的天然气相当于为工厂额外提供了一笔可观的能源储备,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降低环境污染
BOG 中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作为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二氧化碳的数十倍。传统上,若 BOG 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而 BOG 再液化技术的应用,使得 BOG 得到有效回收处理,大大减少了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据相关研究机构估算,全球范围内,如果所有的 LNG 储存和运输设施都采用高效的 BOG 再液化技术,每年可减少数百万吨的甲烷排放,这对于改善地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安全性
BOG 的积聚容易导致储存和运输设备内压力升高,从而引发安全隐患。BOG 再液化技术通过及时将 BOG 转化为液态,有效降低了设备内部的压力,避免了因压力过高而可能引发的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此外,BOG 再液化装置通常配备有完善的安全监测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整个能源储存和运输系统的安全性。
BOG 再液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BOG 再液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国际上,以欧美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制冷技术、材料科学和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优势,研发出了一系列高效、可靠的 BOG 再液化装置,并在 LNG 运输船、接收站和加气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瓦锡兰(Wartsila)、法液空(Air Liquide)等国际知名企业,已经推出了多款成熟的商业化 BOG 再液化产品,这些产品在性能、稳定性和节能效果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国内,随着我国对 LNG 产业的大力扶持和投入,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在 BOG 再液化技术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上海齐耀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攻关,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LNG 船用混合工质型再液化装置,并通过了中国船级社(CCS)的认证。该装置在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 LNG 船用再液化装置的国产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国内一些企业还在积极探索新型的 BOG 再液化技术,如基于热声制冷原理的再液化装置等,这些新技术的研发有望进一步提高 BOG 再液化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面临挑战
尽管 BOG 再液化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技术成本较高是制约 BOG 再液化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BOG 再液化装置涉及到复杂的制冷系统、高精度的设备制造和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这些都导致了装置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此外,装置运行过程中的能耗也相对较大,进一步增加了运营成本。如何在保证技术性能的前提下,降低 BOG 再液化技术的成本,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一个关键挑战。BOG 再液化装置通常需要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运行,如海上运输船面临着高温、高湿、高盐度以及剧烈的摇晃等复杂工况,这对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旦装置出现故障,不仅会影响 BOG 的处理效果,还可能对整个能源储存和运输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提高 BOG 再液化装置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技术研发人员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再者,不同地区和应用场景对 BOG 再液化技术的需求存在差异,这就要求研发出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LNG 运输船和 LNG 接收站对 BOG 再液化装置的处理能力、安装空间和运行要求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优化。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也是 BOG 再液化技术发展面临的一个挑战。
BOG 再液化技术的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趋势
展望未来,BOG 再液化技术将朝着更加高效、节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新型制冷材料和制冷循环的研发将成为重点。例如,研究人员正在探索采用新型的混合工质制冷剂,以提高制冷效率和降低能耗。同时,一些基于新型原理的制冷技术,如量子制冷、热声制冷等,也有望在 BOG 再液化领域得到应用,为技术发展带来新的突破。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BOG 再液化装置的智能化水平将大幅提升。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装置可以实现对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和优化调整,根据不同的工况自动选择最佳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性能和稳定性。
市场应用前景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持续调整和 LNG 产业的快速发展,BOG 再液化技术的市场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在 LNG 运输领域,随着全球 LNG 贸易量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 LNG 运输船将投入运营,对 BOG 再液化装置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全球 LNG 运输船用 BOG 再液化装置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在 LNG 接收站和加气站方面,随着各国对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BOG 再液化技术将成为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和实现环保目标的关键手段。此外,随着 BOG 再液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其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拓展到一些新兴市场,如小型 LNG 储存设施、分布式能源系统等,为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BOG 再液化技术作为 LNG 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关键支撑技术,在能源回收利用、环境保护和提高安全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目前该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随着全球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和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推动,BOG 再液化技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BOG 再液化技术将不断完善和成熟,为全球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助力人类社会迈向更加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新时代。

液化天然气挥发气BOG再液化解决方案——气体膨胀循环制冷机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咨询热线:

          反应器事业部

          15896350109(微信同号)

          换热器事业部

          15358595878(微信同号)

Q  Q: 443294490

邮 箱:443294490@qq.com

地 点: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塔山路2号

版权所有 © 2022 航烨能源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2044199号

年积累 质可靠

微信





淘宝店


咨询热线


地 点:江苏省泰兴市学院路36号(制造基地)

           江苏省镇江市塔山路2号  (研发销售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古平岗4号A座218室                         (售后服务)

电 话: 反应器事业部

            15896350109(微信同号)

            换热器事业部

            15358595878(微信同号)

邮 箱:443294490@qq.com


江苏航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航烨能源装备有限公司